首只外資公募基金真的要來了!
8月16日下午,貝萊德(BlackRock)官宣,此前貝萊德基金申報的首只公募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基金已經正式獲批,這意味著首只純外資公募基金即將面向市場發行募集,基民小伙伴們可以從渠道買到。
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3月31日,貝萊德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約9萬億美元(約等于58萬億人民幣)。我們一起來看看貝萊德的這個公募產品的情況,未來貝萊德公募的布局想法和最新A股投資觀點。

首只外資公募基金產品獲批
近期,貝萊德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告,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式獲批。這意味著國內首只外資公募基金產品將誕生,接下來將要公開發行、募集,投資者未來可以通過代銷渠道購買,參與認購。
今年6月,貝萊德基金正式開業,貝萊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表示,貝萊德基金成為首家獲批在中國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外商獨資資產管理公司,對集團在中國的業務拓展和全球業務布局都至關重要。貝萊德將以基金成立為契機,滿足中國投資者多元投資需求,幫助全球投資者進一步發掘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
此后,貝萊德基金就馬不停蹄地上報了第一只公募基金產品。中國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7月1日,貝萊德基金遞交的《公開募集基金募集申請注冊——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被接收材料,7月8日最新進度是受理通知,8月6日是“決定”,到8月16日貝萊德宣布首只基金正式獲批,整個過程僅僅一個多月,可見速度之快。

業內人士表示,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基金的審批為簡易通道,簡易程序審核期限為20個工作日(以受理日為準),所以比較快。從名稱來看大概率會是一只主動權益基金。盡管在海外指數投資大行其道,貝萊德旗下安碩iShare系列ETF占據了相當大比例的市場份額,但其剛進入中國市場不具備先發優勢,外資機構布局中國還是結合本土情況,選擇更具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發產品。“在國內公募基金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外資公募應該會結合其自身特色,發揮其全球的投研優勢,走一條差異化的公募產品道路。”
目前可以看到的信息是,“貝萊德中國新視野”的基金托管人是建設銀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已獲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將于中國開展理財業務,從股權關系看,貝萊德擁有該公司50.1%的股份,建設銀行通過全資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持有40%,淡馬錫持有9.9%。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認為,從產品布局的角度來看,判斷貝萊德早期布局的基金產品有很大可能是充分體現貝萊德價值觀、投資具備廣泛分散性的普適性產品,這樣的產品可能更符合貝萊德的長期利益。但長期看,作為全球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在產品布局上會慢慢向不同細分賽道中下沉,向國內頭部基金公司靠攏。
貝萊德基金已組建強大投研團隊
未來內外資公募同臺競技
從團隊建設情況看,目前貝萊德基金的主要團隊已經搭建起來,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8月16日,貝萊德基金公司已有45名員工,涵蓋投研、監察稽核、產品等部門,部分人員來自國內的公募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擔任貝萊德基金董事長,張弛擔任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陸文杰出任了貝萊德基金投資總監。

除了貝萊德,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5日正式獲得監管層批復,意味著第二家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將出爐。若后續籌備工作進展順利,該公司將正式展業,屆時投資者也將迎來富達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
在政策放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外資資管巨頭加快了布局中國市場的步伐。除貝萊德、富達之外,路博邁、范達、施羅德等外資機構也遞交了申請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可以預見,未來公募基金業即將進入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新時代。

58萬億全球資管巨頭的中國業務發展歷程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貝萊德的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約9萬億美元(約等于58萬億人民幣),涵蓋股票、固定收益投資、現金管理、另類投資等。貝萊德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38個市場,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貝萊德提供多種類型的投資方案,既有精準基本面與技術面的主動式管理,也有高效率的指數型策略,包括知名的iShares安碩ETF。

據了解,貝萊德深耕中國市場有15年時間,2006年通過收購美林投資管理,持有其中銀基金股權,2009年設立北京代表處;
2015年設立貝萊德海外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資格和額度,并在2016年發行首只QDLP基金;
2017年注冊成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2018年發行首只私募證券基金,并在2019年完成在中國提供私募投資顧問服務的登記備案;
2020年貝萊德獲批設立外資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還獲批與中國建設銀行、淡馬錫籌建合資理財公司;2021年貝萊德獲批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同時貝萊德建信理財獲準開展理財業務。
在貝萊德基金開業之際,貝萊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表示,“中國正積極推動金融業的開放。我們很榮幸能夠幫助更多中國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并通過構建投資組合為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提供保障。我們期待與中國投資者分享貝萊德的全球投資專業知識,并為他們提供更獨特的投資解決方案。”
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稱,“貝萊德一直秉持的理念,是我們需要融入每個本土市場,才能夠滿足世界各地的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目標,也讓貝萊德有效地展現實力,提供全面的服務和產品。這正是我們將會在中國致力實現的目標,并將持續投放資源深化本土市場的業務布局和專長。”
關于貝萊德的優勢,公司稱,一是全球視野的投研平臺,匯聚全球頂尖決策專家,基于30多年歷經全球市場的投資理念與經驗,就全球經濟、市場、地緣政治及跨資產主題和配置為中國投研團隊提供支持。二是行業領先的風險管理,擁有全球領先的風險量化分析團隊,通過嚴謹、科學、多維度的流程來管理產品風險,為實現最優投資回報保駕護航。
最新觀點:看好A股三大投資方向
新基金剛剛獲批,未來將投資A股市場,那么貝萊德基金對市場的最新觀點是怎么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近期,貝萊德基金投資總監陸文杰就短期調整下A股市場的未來投資方向分享了觀點。
關于宏觀形勢,陸文杰表示,中國經濟上半年增長強勁,但下半年由于疫情反復影響消費、而出口則由于全球產能恢復在高基數上也可能增長回落,“經濟恢復仍然有待達到穩固和均衡的水平”。七月初降準后,近期各方面政策也在愈加關注此問題。近期的監管政策雖引起了市場的波動,但政策目標是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歸根結底是在利好行業的長期發展。民營經濟貢獻中國60%以上GDP,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毫無疑問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政策鼓勵的方向。
“在投資經營市場會有各種各樣的政策風險和監管風險,但是這種風險與收入回報率大體匹配,投資回報一定程度上比較可觀。因此,我們認為,中國市場對于投資者來說依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場,后市關注具備可持續性的行業、消費技術雙循環、數據和信息安全三大方向。”陸文杰說。
關于具體的投資方向,陸文杰表示,一是具備可持續性的行業,比如新能源、ESG以及環保等相關產業。當前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共識,中國也制定了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發展目標。歐洲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碳達峰,相比之下,中國的氣候政策目標更為宏大、執行也可能更迅速有效。這還將帶來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以及土地要素價值提升等附帶利好,整體上給中國經濟帶來積極影響。
二是消費技術雙循環,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機會還在于制造業升級與消費升級這兩大主線。消費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但在迅速增長,他們也非常愿意接受創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型。中國消費者更換手機、汽車和家電不再源于產品的老舊損壞,而更多是因為新產品更時尚、更便利,有更多功能。制造業方面,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當全球大多數經濟體還在逐步重啟階段,中國經濟早已重回正軌,保持GDP正增長實現平衡復蘇,這彰顯了中國制造業所擁有的強大韌性。同時,上半年中國上游的芯片、IT設計公司等電子行業業績超預期,看好中國制造業在未來5到10年的發展前景。
三是數據和信息安全,當前國家對安全的重視程度空前,數據資產重要性顯著提升。政策方面,國家目前正在加快制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年內有望正式出臺。在今年發布的網絡安全“十四五”規劃以及即將發布的網絡安全產業的行動計劃當中,有望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在網絡安全上的投入比例不低于10%。預計未來中國與美國及全球市場的差距將持續縮小,行業增量巨大。可以關注一些與核心安全相關的軟件類公司,可能會彼此充分受益。